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桑毛虫螫伤

由桑树害虫桑毛虫幼虫毒毛螫伤蚕体而引起的一种毒害。在中国各蚕区、各季节都有发生,以小蚕和起蚕受害较多,1龄小蚕被螫伤后,很快发病死亡。病原 桑毛虫属毒蛾科,盗毒蛾属。学名为Por-thesia xanthocampar Dyar。俗称桑金毛虫、毒毛虫。未龄幼虫体长26毫米,头部黑褐色,胸腹部黄色,背线红色,气门上线和气门线黑褐色,均断续不相连。

桑树害虫桑毛虫幼虫毒毛螫伤蚕体而引起的一种毒害。在中国各蚕区、各季节都有发生,以小蚕和起蚕受害较多,1龄小蚕被螫伤后,很快发病死亡。

病原

桑毛虫属毒蛾科,盗毒蛾属。学名为Por-thesia xanthocampar Dyar。俗称桑金毛虫、毒毛虫。未龄幼虫体长26毫米,头部黑褐色,胸腹部黄色,背线红色,气门上线和气门线黑褐色,均断续不相连。各环节着生红、黄、黑3种颜色和大小不等的许多突起。突起上各生颜色、形状不同的细毛(图1)。在虫体亚背线和气门下线突起的上毛,称毒毛。毒毛呈针状,基部尖细,先端分作3叉或4叉,其周围着生3~4纵列的小叉,先端较长,基部较短。毒毛中空,内有从毒腺细胞分泌的毒汁。毒毛呈黑褐色,开口于基部,先端以盲管而终。毒毛长短因虫龄而异,毒毛因基部尖细,易从虫体脱落。飞散桑园各处,毒毛粘附桑叶,到达蚕室,接触蚕体或经蚕食下,则发生桑毛虫螫伤(图2)。

图1 桑毛虫

图2 桑毛虫的毒毛形状

为害

桑毛虫螫伤的致病机理,主要是机械损伤和中毒作用。即是毒毛螫伤蚕体皮肤,使皮肤组织中毒坏死。毒汁又进入体腔血液,随血液循环侵害其他组织器官,引起蚕的生理机能紊乱而发病。

症状

蚕体被毒毛螫伤后,体壁显现不规则的黑色或黑褐色病斑,病斑多在蚕体前半部的腹面和侧面,第8环节以后和背面较少。单个病斑呈椭圆形或球形,两个病斑并列成瓢形,多个聚集成不定形。在腹面环节间聚集时成宽窄不等的横带。在腹脚聚集时成焦脚蚕,不能自由爬行。其次蚕因被毒毛螫伤轻重不同而表现不同的症状,轻度螫伤时,蚕食桑和运动无明显异常,但发育迟缓,迟眠迟起,多在蔟中死亡。5龄蚕轻度螫伤时,能正常食桑成长,老熟结茧而化蛹。但茧形不正,茧质较差,蛹体多畸形,皮肤上有黑褐色斑点,不能羽化为蛾。重度螫伤时,蚕停止食桑,举动不活泼,头胸部抬起或向后弯曲呈苦闷状,口吐黄绿色肠液,体躯缩小而死,尸体软化变黑。当蚕食下多量毒毛粘附桑叶时,先是中肠前部上皮细胞受到毒害损伤,渐次向中肠后部扩展,严重损害中肠的消化吸收机能,以致蚕食桑减少,发育不良,成落小蚕死亡。

诊断和预防

根据中毒症状和病斑中央有无毒毛进行诊断。桑毛虫螫伤的预防措施是消灭桑树害虫;在蚕期不采虫口叶,不喂虫口叶及附着桑毛虫蜕皮叶,避免毒毛随桑叶带入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