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桑树器官

桑树赖以生长发育的全身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根、茎、叶和花、果实、种子等器官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和主要生理功能。自然生长的桑树为乔木型,经过栽培修剪的桑树多呈灌木状。桑树的某些性状,还受环境条件(包括栽培条件)的影响和品种不同而有一定程度的变化。桑根桑树是直根系,由主根、侧根和须根等部分组成。根系因繁殖方法和栽培措施不同而有一定差异。未经移植的实生苗(或实生桑)的主根发达,向下垂直生长。

桑树赖以生长发育的全身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根、茎、叶和花、果实、种子等器官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和主要生理功能。自然生长的桑树为乔木型,经过栽培修剪的桑树多呈灌木状。桑树的某些性状,还受环境条件(包括栽培条件)的影响和品种不同而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桑根

桑树是直根系,由主根、侧根和须根等部分组成。根系因繁殖方法和栽培措施不同而有一定差异。未经移植的实生苗(或实生桑)的主根发达,向下垂直生长。主根上分生出来的根称侧根,并逐级分枝,越分越细,形成根系。着生在主根或侧根上的直径在1毫米以下的称须根。其根尖具有分生新根及吸收水分、养分的机能。压条或扦插繁殖的桑苗无明显主根。桑根的皮色为鲜黄色,幼根色淡,老根色深。桑根的表面分布着横向隆起的皮孔(图1)。

图1 桑苗的根

根的初生结构分表皮、皮层和中柱3个部分。表皮是根的最外一层细胞。皮层位于表皮之内,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皮层以内是中柱,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等部分组成。中柱鞘位于中柱的最外缘,由多层细胞组成,呈环状,具有分生能力,能形成侧根和一部分形成层。初生木质部位于根的中央,由导管、管胞组成,通常排列成相对二束,称二原型木质部。导管和管胞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组织,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相间排列,由筛管、伴胞及一些薄壁细胞组成,是输送有机物的通道。根的次生结构位于根毛区以上,由次生分生组织即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分裂形成。从根的横断面观察,自外向内由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韧皮部(初生和次生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初生和次生木质部)等部分组成,根的中央无髓部。

桑树根系的分布面积,通常大于树冠的面积。桑树定植后,随着树龄的增长,树冠和根系分布范围都不断增大。桑树成林后,根系扩展减慢,常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低干桑根系分布范围要比中、高干桑小得多。土壤疏松,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排水通气好的,根系发达。过度的伐条采叶能阻碍根的生长。

桑芽

桑芽是桑树抽长茎、叶、花的原始体,外层包有数层鳞片(芽鳞),内部是芽体,中部是中轴,顶端是生长锥,也称生长点,具有分生能力是枝条抽长的部位。中轴周围生有幼叶、托叶和腋芽原基。如果是混合芽,在剖面上还有幼嫩的花序。

桑芽可分顶芽与侧芽。顶芽着生于枝条顶端,在桑树落叶休眠时才能看到。侧芽着生于枝条侧面的叶腋间,又称腋芽。侧芽一般当年不萌发,但当枝条顶部被摘除时,能促使腋芽萌发。在冬季桑树落叶休眠时期,枝条上的芽统称冬芽。越冬后的部分冬芽,在春期萌发,其中不萌发的芽称为休眠芽。发芽与不发芽(休眠芽)的比例称发芽率。发芽率因品种及上年秋叶采摘程度和当年气候情况而有差异。多年不萌发的休眠芽,常被隐没在树干皮层内,又称潜伏芽。桑树伐条或截干更新,就是利用休眠芽或潜伏芽的潜在萌芽机能,长成新的枝条。枝条一个节上着生几个冬芽时,其中大而饱满的芽称为主芽,其余细芽称为副芽。冬芽的着生状态,因品种而不同(图2)。在春期发芽时通常只有主芽萌发,副芽不萌发,但当主芽受到损伤时,会促使副芽萌发。桑树冬芽亦有叶芽、花芽、混合芽之别。花芽的多少因品种而异(见中国主要桑品种)。

桑茎

桑茎是树干和枝条的总称。树干由主干和支干组成,是桑树树型的骨架。一般最上层支干上端,是生长枝条的部位,也是伐条的部位,也称桑拳。栽培桑树的枝条是要每年更新的,所以生长势特别旺盛。枝条的形态大致分直立、开展和垂卧三类,如广东荆桑、湖桑199号为直立型,荷叶白为开展型,垂桑为垂卧型。枝条的长短粗细与品种有关,湖桑枝条粗长,广东荆桑较细长,鸡冠鲁桑粗而短。桑树在夏伐后的发条能力因品种而异,广东荆桑、荷叶白等发芽力较强,湖桑199号发芽力较弱。其他如枝条的皮色深浅,皮孔多少,节间长短等特征,都因品种而有差异。枝条上的叶痕位于冬芽的下方,是叶柄脱落后留在枝条上的疤痕,呈扁圆形、半圆形或三角形。叶痕上排列着许多小点是枝条通向叶柄的维管束痕迹。叶痕的两侧和下方是产生根原体(或根原基)的部位,压条或扦插时,由此产生新根。

图2 冬芽着生状态

枝条的构造与根系基本相同,但枝条中央有明显的髓部,中柱内无明显的中柱鞘,枝条形成层的活动受一年中气温影响而有强弱之分,春夏气温适宜,形成层细胞分裂机能强,形成的导管直径较大,数目多,颜色淡。入秋后随着气温下降,形成的导管直径较小,颜色较深。每年循环,形成树干年轮。

叶片

桑叶属完全叶,叶片的形态因品种而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是识别品种的一项重要标志。叶片有分裂及不分裂两类。鲁桑系品种为不裂叶,白桑系品种多裂叶与不裂叶混生,山桑系品种为裂叶。叶尖的形状有锐头、钝头、尾状、双头等,叶缘锯齿有乳头状、锐锯齿、钝锯齿、二重锯齿等,叶基分深凹、浅凹、楔形等(图3、4)。桑叶为网状叶脉。叶片表面有平滑与粗糙,有光泽与无光泽之分。一般鲁桑系品种的叶面平滑有光泽,有时呈泡状缩皱。白桑系品种的叶面平滑少光泽。山桑系品种叶面粗糙无光泽。桑叶是互生叶序,鲁桑或白桑系品种大多为5列叶序(2/5叶序),山桑系品种有2列(1/2叶序)或5列叶序,少数为3列叶序(1/3叶序)或8列(3/8)叶序。

图3 叶片形态

图4 叶缘

桑花、桑椹和桑子

桑花属单性花,雌雄同株或雌雄异株,花小无柄,簇生在花轴上,称葇荑花序。一般实生桑多花果,栽培品种较少。桑花的雄花有萼片4片,里面各有1枚雄蕊。雄蕊由花丝、花药组成,每个花药有2个花粉囊。在花蕾未开放前,花丝卷曲在花的中央,开放时向外伸展,花药成熟后开裂,散出花粉粒。花粉粒球形黄色,随风传播。雌花也有4片萼片,中央有1个雌蕊。雌蕊由于房、花柱、柱头三部分组成。花柱有长短之分。雌花开放时,柱头分开如牛角状。柱头内面密生茸毛或微小突起。花柱的长短和柱头内面的茸毛或突起,是桑树分类依据之一(图5)。

图5 桑花和桑椹

雌花受精后,柱头枯萎,花萼和子房逐渐膨大,形成多肉的核果。许多小果着生在一根花轴上,称聚花果,俗称桑椹。桑椹成熟时呈紫黑色,有些品种呈红色或白色。除去果肉即桑子,扁卵形,黄褐色。桑子由果皮种皮及胚和胚乳四部分组成。胚又分子叶、胚轴和胚根三部分,弯曲在胚乳内。桑子属脂肪性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