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的赤霉素是重要的植物生长激素。德国埃伦伯格(Christian Gottfried Ehrenberg)首先应用瘤座孢科(Tubeculariaceae)这一名称。英国安斯沃思(Geoffrey Clough Ainsworth)1973年将瘤座孢科提升为瘤座孢目,沿用至今。根据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以及产孢方式瘤座孢目分为不同属
分生孢子梗着生在分生孢子座上的一类真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分生孢子座由菌丝体纠结而成,垫状至瘤状,胶质或蜡质,鲜色至暗色。已知约160属,600多种。多数腐生,少数侵染植物,引起系统性萎蔫症状或局部性坏死和腐烂症状。其中柄锈生座孢(Tuberculina persi-cina Sacc.)寄生于柄锈属(Puccinia)真菌;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产生的赤霉素是重要的植物生长激素。
德国埃伦伯格(Christian Gottfried Ehrenberg)首先应用瘤座孢科(Tubeculariaceae)这一名称。英国安斯沃思(Geoffrey Clough Ainsworth)1973年将瘤座孢科提升为瘤座孢目,沿用至今。
根据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以及产孢方式瘤座孢目分为不同属,常见的植物病原属(见图)如下。
瘤座孢目常见属形态
分生孢子座浅杯状,浅色至暗色,边缘茸毛状,有或无刚毛;产孢细胞圆柱形、棍棒形或纺锤形,单瓶体式产孢;分生孢子梗无色至橄榄色,顶端分枝;分生孢子圆柱形或纺锤形,无色至浅色,单孢,聚集成黑色粘孢团。寄生或腐生,引起漆斑。常见的种有引起棉焦斑病并为害多种植物的露湿漆斑菌(M.roridom Tode ex Fr.)和引起水稻鞘枯病的疣孢漆斑菌[M.verrucaria(Alb.et Schw.)Ditm.]。
分生孢子座杯形或突出,深色;分生孢子针形,单胞,无色。寄生于禾本科植物。有性态是瘤座菌属(Balansia)。常见种是引起稻一柱香病的稻柱香菌(E.oryzae H.Syd.),有性态是稻瘤座菌[B.oryzae-sativae(Syd.)Naras.]。
分生孢子座表生,有柄;分生孢子梗紧密排列在子座表面,无色,无隔膜,上部分枝,产孢瓶体长瓶状;分生孢子卵圆形,无色,单胞,埋藏在蜜露中。有性态是麦角菌属(Claviceps)和香柱菌属(Epichloë)。常见种有引起多种禾本科植物麦角病的麦角蜜孢霉(S.segetum Lev.),有性态是麦角菌[C.purpurea(Fr.)Tul.],还有引起高粱麦角病的蜀黍蜜孢霉(S.sorghi Ma-dras)。
又称镰刀菌属。分生孢子梗无色,有或无隔膜,不分枝至多分枝,上端是产孢细胞,内壁芽生瓶体式产孢。分生孢子有二种类型:大型分生孢子椭圆形至镰刀型,无色,多胞,两端稍尖,略弯曲,基部常有一明显突起的脚胞;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至椭圆形,无色,单胞至双胞,单生或串生。有的可在菌丝末端和中间或分生孢子上形成近球形的厚垣孢子。厚垣孢子无色或有色,表面光滑或有齿状突起,单生、串生或成团。在人工培养基上菌丝茂密,产生黄、红、紫等色素,并可形成圆形菌核,菌核颜色变化很大。有性态是赤霉属(Gibberella)、丛赤壳属(Nectria)、菌寄生属(Hypomyces)和丽赤壳属(Calonectria)等。属以下根据培养中是否形成大型或小型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及各种孢子的形态,分生孢子座和粘分生孢子团的性状以及培养基中产生色素种类分成不同组,组以下分种、变种或专化型。腐生、弱寄生或寄生,引起萎蔫、腐烂症状。已知约50多种,中国报道近50种。常见的种有:串珠镰孢(F.moni-liforme),有性态是藤仓赤霉(G.fujikuroi),引起稻恶苗病;禾谷镰孢(F.graminearum),有性态是玉蜀黍赤霉(G.zeae),引起小麦赤霉病;尖孢镰孢萎蔫专化型[F.oxysporum Schl.f.sp.vasinfectum(Atk.)Snyder et Hansen],引起棉枯萎病,还有引起亚麻枯萎病、蚕豆枯萎病和西瓜枯萎病等各个不同专化型。有关镰刀菌的专著较多,其中应用较广的是布思(Colin C.Booth)1971年发表的“The genus Fusar-ium”。
分生孢子座生于禾本科植物的子房内,胀破颖片外露,内部色浅,表面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细,无色,产孢细胞短圆筒形,多芽生;分生孢子近球形,单生,单胞,淡褐至深榄绿色,表面有微刺,萌芽可产生卵圆形次生小孢子。寄生,引致曲病。已知5种,中国报道4种。常见种是引起稻曲病的稻绿核菌[U.oryzae(Patou.)Bref.]。
分生孢子座生在寄主植物气孔下,上面紧密排列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短小,无色;分生孢子线形,无色,多个隔膜,有时侧生短分枝,直或微弯。在基物表面常产生圆形菌核。寄生植物叶片,引起斑点症状。中国报道2种。常见的种有引起高粱煤纹病和紫斑病的高粱座枝孢[R.sorghi(Ell.et Ev.)Olive et Lefeb.]和高粱生座枝孢(R.sorghicola Harris)。
分生孢子座垫状,黑色;分生孢子梗短,紧密排列在子座表面,直或弯曲,无色至淡褐色,表面光滑或有微刺;产孢细胞圆柱形,单芽生式产孢;分生孢子单生,近球形或梨形,单胞或多胞,深金黄褐色,常有一淡色柄细胞。腐生或弱寄生,引起斑点症状。已知2种,中国报道1种。常见的种是引起小麦黑点病和玉米、高粱红斑病的黑色附球菌(E.nigrum Link)。小麦附球菌(E.tritici Henn)、隐附球菌(E.neglectum Desm:)和稻附球菌(E.oryzae Ito et Iwadare)可能与黑附球菌是同一种。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