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已报道约50种,至1991年中国有近30种。严重为害的有溃疡病、蔓枯病、根结线虫病和褐斑病。苗病和贮运中烂果(灰霉病等)有时也造成较大损失。溃疡病是毁灭性病害,美国、日本、中国湖南均有发生。为害猕猴桃主干、枝条和叶片,引起枝枯或整株死亡。
世界已报道约50种,至1991年中国有近30种。严重为害的有溃疡病、蔓枯病、根结线虫病和褐斑病。苗病和贮运中烂果(灰霉病等)有时也造成较大损失。
是毁灭性病害,美国、日本、中国湖南均有发生。为害猕猴桃主干、枝条和叶片,引起枝枯或整株死亡。在茎枝芽点、皮孔、分枝或修剪伤口处形成暗褐色水渍状溃疡斑,病部皮层凹陷或爆裂,渗出初乳白后赤褐色的菌脓和树液混合物;新叶上形成褐色小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偶尔在花萼和花梗上生环死斑。病原物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属细菌,还为害梅与桃。病菌主要在病株和病残体上越冬,经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借风雨、昆虫、农事操作传播,再侵染频繁,春季旬平均气温达到10℃左右,病害开始扩展。如遇暴风雨或阴雨高湿,容易流行。在湖南每年有二个发病高峰:春季在伤流期至谢花落花期,秋季在果实成熟前后,以春季发病最重。低温、冻害、雾多露重,修剪过度,树势较弱的植株均会加重发病。病害控制:应选择冬暖地种植;严格苗木检疫;选用高产抗病品种或在无病区育苗;冬季防寒,清除病残体,避免伤流期修剪或修剪过度;春秋喷施DTM杀菌剂、农用链霉素或春雷霉素,重病株,在落叶或整枝后,主干钻孔注入链霉素液治疗。
中国山东首先发现,主要为害二年生以上的枝蔓,当年新生枝蔓不发病,病斑多在剪锯口、嫁接口和枝蔓的分叉处发生,病部红褐色,暗褐色,不规则形,组织腐烂,后期稍凹陷,上生黑色小粒(病菌分生孢子器),潮湿时小粒涌出白色孢子角,病斑沿枝蔓向四周扩展后,使上部死亡。病原物为葡萄生壳梭孢(Fusicoccum viticolum),属半知菌,球壳孢目。还侵害葡萄和山楂,树势弱、遭冻害,多机械伤,树龄大时病情增加。病菌在病组织内越冬,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借风雨、昆虫传播,有再侵染,可潜伏侵染。发病高峰集中在抽梢、开花期。病害控制:应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冬季防寒,清除病枝蔓;采收后、发芽前或抽梢前用多菌灵、退菌特等涂治。
发生普遍,病株根部产生大量结节,地上部生长衰弱,叶黄易落,结果少而小。病原物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属垫刃目。病原线虫寄主范围很广,在土内或寄主根部越冬,以幼虫侵染新根,扩展较慢,可借带病苗木远距离传播。病害控制:采用无病苗木,以温水或呋喃丹、铁灭威等杀线虫剂处理病苗或病土。
发生于南方。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侵染枝蔓与果实。初期多在叶缘发生近圆形暗绿色水渍状斑,后扩展为大型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斑,中央褐色,边缘色深上生许多小黑点,被害叶片卷曲破裂、干枯易落。病原物为猕猴桃假尾孢福建变种(Pseudocercospora actinidiae var.fujana),属半知菌,丝孢目。气温高湿度大,氮肥偏多,叶片柔嫩时发病严重。病原物在病组织或病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萌发后从气孔侵入,借风雨、昆虫传播,再侵染多。湖南省一般5月至6月开始发生,7、8月为盛发期。病害控制:冬季清园,烧毁病枝叶;多施磷钾肥;冬季和抽梢期喷施多菌灵、百菌清等农药。
贮藏期烂果的首要病害,猕猴桃主产国家均有发生,病果从蒂部腐烂,病部色暗具弹性,果肉水渍状,较透明,常呈粉红褐色,表面生灰白色霉层。病原物为富克尔核盘菌(Sclerotinia fuckeliana),属子囊菌,柔膜菌目。无性态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enerea),属半知菌,丝孢目。寄主范围广。在病组织病残体或土壤内越冬,翌春先侵染花瓣,谢花期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落花传播,再侵染多,孢子附在果实上,采收、分级、包装过程中接触伤口侵入,贮藏一段时间后发病。病害控制:应注意谢花前期和采果前3~7天用多菌灵、苯莱特、敌菌丹、代森锰、扑海因等药剂防治,采后24小时内,及时用上述杀菌剂加氯化钙浸果。
猕猴桃其它常见病害
其他常见病害见表。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