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嫌气性微生物将氮氧化物还原为含氮气体的生化过程。又称脱氮作用。产生反硝化作用的条件是:①具有代谢能力的反硝化细菌;②适宜的电子供体,如有机碳化物、还原态硫化物或分子态氢;③氮的氧化物,如、等,以作为末端电子受体;④嫌气或低的氧分压。人们早已发现硝态氮还原成气态氮从土壤中挥发损失的现象
兼嫌气性微生物将氮氧化物还原为含氮气体的生化过程。又称脱氮作用。产生反硝化作用的条件是:①具有代谢能力的反硝化细菌;②适宜的电子供体,如有机碳化物、还原态硫化物或分子态氢;③氮的氧化物,如、等,以作为末端电子受体;④嫌气或低的氧分压。人们早已发现硝态氮还原成气态氮从土壤中挥发损失的现象,并视之为化学过程。至1886年盖恩等(Gayen&Oupeti)于无氧条件下的试验,才确认其为生物学过程。至1895年瓦格纳(Wagner)指出,这一过程从土壤损失相当大量的氮,并认为厩肥是反硝化菌的来源。后来人们发现土壤中无处不有使硝酸盐还原的微生物。反硝化作用产生的NO、N2O和N2
等气体逸入大气造成肥料氮的损失,通常损失的氮占加入氮的10%~40%或以上,损失量因土壤性质、肥料种类和施肥方法而异。反硝化作用产生的NO和N2O等上升至同温层可与臭氧结合而破坏臭氧层。以致因受紫外线直接照射,人类皮肤癌患者比例上升,植物生长受阻。反硝化作用也并不都是毫无益处的,从消除对水质的污染和减少N2O对大气的潜在危害考虑,终产物为N2的反硝化作用有时是必须的。要做到既避免因N2O破坏臭氧层,又能减少浓度,保持水的可饮性,这就是反硝化作用在氮循环中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的原因。
催化反硝化作用的是菌体产生的各种还原酶。还原过程中电子经过一系列电子传递链传至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或N2O还原酶,使得到还原。其生化反应过程为:
反硝化作用
由还原成为硝酸还原酶所引起;由还原成NO是亚硝酸还原酶的作用;由NO还原成N2O是NO还原酶的作用;N2O还原酶将N2O还原成N2。参与催化或还原的还原酶统称异化硝酸还原酶(DNR)或叫硝酸还原酶A,其特征随产生酶的菌和纯化方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共同的特征是,均有很多亚单位组成的含钼、铁和不稳定的硫化物基团,估计其分子量为165000~193000,它从细胞色素b接受电子。已报道的亚硝酸还原酶,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含铜的蛋白;另一种为细胞色素c、d,它含有两个已鉴定的亚单位,每个亚单位含一个c型和一个d型血红素,分子量约为120000。它们从细胞色素c接受电子。
绝大多数化能异养菌能进行反硝化作用,但不是反硝化作用专性细菌。当氧存在时,它们以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进行有氧呼吸;而在缺氧时,以NO3-为电子受体,进行硝酸盐呼吸,使NO3-还原为N2。土壤中绝大多数细菌在特定条件下均可能产生反硝化作用,主要的细菌有假单胞菌属、色杆菌属和脱硫杆菌属等。不同的菌株具有不同的反硝化酶,其末端产物各异。有的菌株只有硝酸还原酶,是其终产物;有的具有还原成N2所需的各种还原酶;有的缺乏N2O还原酶,N2O是其末端产物;另一些虽具有N2O还原酶,但不能以或为电子受体产生N2O,还有些菌株具有异化还原成的酶活性。有的自养菌也能进行反硝化作用,如硝化硫杆菌是一种氧化硫的化能自养菌,它利用亚硫酸盐、硫磺或硫代硫酸盐为能源,将底物氧化成硫酸,将还原成N2。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