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龟裂土

龟裂土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宁夏等省的荒漠区和干旱区。形成条件与成土过程 龟裂土的基本成土条件是干旱的气候,低平的地形和粘重的沉积母质。它多处于山前细土洪积平原、古老冲积平原、干三角洲中的浅平地,或砂丘中间的平坦地。这里地下水位很深,一般在6~7米,甚至10米以下,地下水不能上升到地表

温带和暖温带干旱区有龟裂特征的粘质淤积土壤。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1978)列为石膏盐层土土纲、龟裂土土类,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1988)列为初育土土纲、龟裂土土类。在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它部分相当于干热冲积新成土(Torrifluvent),部分相当于干热正常新成土(Torriorthent),在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中不作为土壤单元,而作为龟裂相(Takyric phases)附属于有关土壤单元中。龟裂土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宁夏等省的荒漠区和干旱区。

形成条件与成土过程

龟裂土的基本成土条件是干旱的气候,低平的地形和粘重的沉积母质。它多处于山前细土洪积平原、古老冲积平原、干三角洲中的浅平地,或砂丘中间的平坦地。这里地下水位很深,一般在6~7米,甚至10米以下,地下水不能上升到地表,但每年常有少量而短暂的微弱地表水流(包括降水和冰雪融水)挟带少量的细土,从四周高地向浅洼平地汇聚,使土壤表层水分呈季节性饱和,甚至形成短时间的地表积水,使表上吸水膨胀。而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干热天气,水分蒸发,土壤收缩龟裂,造成平坦而坚硬的裂块。龟裂土就是在不断的积水和蒸发、湿涨和干缩的循环作用和覆加细土而形成的。由于干旱龟裂土基本上不着生高等植物,偶然见有红柳、琐琐、驼绒藜等植株,地表湿润时常生长地衣和藻类等低等植物,但干燥后立即干缩为粉红色薄层卷皮。龟裂土地表水分饱和或积水时,虽土质粘重,渗水很慢,但仍能产生一定的淋溶作用,造成地表脱盐和碱化现象。当干热多风土壤强烈蒸发失水时,可使原来随水淋溶不深的盐分再随毛管孔隙回升,产生盐化或碱化等附加成土过程。显然,地表水流的数量和速度直接影响龟裂土的发育,进而引起性质上的差异。水量越多,淋溶作用越明显,脱盐过程和碱化现象越普遍。地表水流挟带的细土物质的细粒成分越高,湿涨干缩作用越强,龟裂结构发育亦越强。由于龟裂土形成过程中不断得到新的细土物质补充,生物累积过程很弱,故其长期处在荒漠土系列的初期发育阶段。龟裂土在自然界常与各类漠土、荒漠化草甸土、残余盐土和风沙土等成复区存在。(见龟裂土景观彩照)。

基本性质

龟裂土主要特征:地表平坦光滑,灰白色或浅灰棕色,呈不规则多角形裂块,直径7~13厘米,缝宽0.2~2厘米,深3~5厘米,常为砂粒填充。②剖面构造大致有4个发生层:孔状结皮层,厚度2~4厘米不等,弱片状结构,多蜂窝状孔隙;片状层,厚度4~10厘米,鳞片状或弱片状结构,略带浅红棕色,结持较松;紧实层,厚度不等,多呈板状或块状,并逐渐向母质层过渡;母质层,通常具有较明显的沉积层理,其质地随当时沉积环境而异。由于积水时有轻度淋溶作用,在剖面中下部常有易溶盐和石膏,或有锈斑。③质地粘重,粘粒(<0.001毫米)含量在地表至50厘米内大于20%;腐殖质层不明显,有机质含量低,在8克/千克以下。④碱性或强碱性反应,盐分含量变化较大,并以剖面中下部含量最高,可达10克/千克以上;碳酸钙含量达200克/千克;石膏含量低;阳离子交换量普遍较高;铁铝等氧化物基本上未移动。(见彩图65)

主要亚类

龟裂土可续分为普通龟裂土、盐化龟裂土和碱化龟裂土三个亚类。

普通龟裂土

分布较广,无盐化或碱化过程,盐分含量低,pH8.0左右。如新疆焉耆盆地的普通龟裂土,剖面深度60厘米,粘粒含量>20%,有机质含量0~2厘米为6.4克/千克,向下减至3.0克/千克,整个土体碳酸钙含量高,约120~160克/千克,石膏少,以2~15厘米最高,也仅8克/千克;可溶盐含量低,阳离子交换量较高,接近10厘摩(+)/千克。

盐化龟裂土

地表有白色盐霜,剖面中部盐分含量高,达10~20克/千克,pH8.5以下,整个土体多碳酸钙。

碱化龟裂土

表土褐灰色,土体紧实,含盐量少,而碱性强,碱化度20%以上,pH>9.0。

利用改良

龟裂土地面平坦,零星分布,土壤板结僵硬,透水性差,含盐量低,地下水位深。由于气候十分干旱,发展生产的限制因素多,难度大,故应以加强自然保护为原则。主要办法是改善周围高地段的生态环境,如从发展适种牧草,固定风沙等技术措施入手,以改善龟裂土水分状况,发展自然草类植物生长的条件。如能挖掘出当地水源,可以在搞好灌溉系统的基础上适当发展林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