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灰化层和灰化淀积层的土壤形成过程。灰化作用的基本特征是土壤表层的无机物质(碱金属、碱土金属及铁铝等元素)及有机物质(有机酸及可溶性有机物)向下淋溶,其中部分物质淀积于下部土层,土壤剖面形成两个分异明显的发生土层,即灰白色的灰化表层(A2或E)和褐色至红褐色的灰化淀积层(Bh、Bir、Bhir)。
产生灰化层和灰化淀积层的土壤形成过程。灰化作用的基本特征是土壤表层的无机物质(碱金属、碱土金属及铁铝等元素)及有机物质(有机酸及可溶性有机物)向下淋溶,其中部分物质淀积于下部土层,土壤剖面形成两个分异明显的发生土层,即灰白色的灰化表层(A2或E)和褐色至红褐色的灰化淀积层(Bh、Bir、Bhir)。由于A2层容易受人为翻动破坏而影响诊断,现代国际土壤学界把灰化淀积层作为鉴别灰化土的主要诊断层。
灰化作用是被土壤学家研究较早较多的成土作用之一,现代的研究认为有机质的络合作用是发展灰化作用的主要机制,天然植被形成的地表酸性粗腐殖质(mor)中的腐殖酸等含有羟基(—COH)、羧基(—COOH)、多酚等官能团,在淋入土层时可与不溶性铁、铝、锰等化合物产生络合反应,形成可溶的络合物而移动。以柠檬酸的络合作用为例,它下移时可络溶上部土层中的铁、铝等惰性化合物,直到作为络合剂的柠檬酸与惰性化合物的比例减小而影响络合作用时,与下层固相接触后才凝集沉淀于土粒表面,久之就产生腐殖质铁,铝灰化淀积层(Bhir)。
灰化作用
据布鲁恰脱(Bruchept 1970)研究,这些有机络合物以链状结构的柠檬酸、草酸等为主。此外,分子量小的多酚类也具有重要络合作用。伯塞林(Berthelin,1976)等指出,某些微生物如脓杆菌(P.endomonao)对络合物产生缩聚物凝聚有重要作用。C.Bloom-field,R.L.Malcolm,林伯群等还证实了松、栎等树冠叶面渗出液及苔藓淋出液都具有对铁、铝等化合物的络合迁移作用。灰化作用的主要条件是温和湿润的气候,形成酸性腐殖质的自然植被和透水好的酸性母质。还原作用使铁、锰呈可溶态,能促进灰化作用的进行;气候暖热干燥、或土壤冻结时间长、中性腐殖质、基性或中性透水差的粘质母质,均会抑制灰化作用的发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