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某植物种或品种正常生长发育的土壤条件或一定的土壤条件对于某植物种或品种的适宜程度。各种植物因其生理特性和形态特征不同,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对各种土壤性状的适应性差别很大,对土壤障碍因素的抵抗能力也不相同,从而对土壤条件有一定的选择。根据植物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因土种植或定向培育土壤,在农、林和园艺业中均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中国古代即有土宜的概念。
适于某植物种或品种正常生长发育的土壤条件或一定的土壤条件对于某植物种或品种的适宜程度。各种植物因其生理特性和形态特征不同,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对各种土壤性状的适应性差别很大,对土壤障碍因素的抵抗能力也不相同,从而对土壤条件有一定的选择。根据植物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因土种植或定向培育土壤,在农、林和园艺业中均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中国古代即有土宜的概念。《周礼·地官大司徒》中说:“辩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指出了要辩识土壤,并据此种植不同的作物和树木。《管子·地员篇》记述:“凡草土之道,各有榖造,或高或下,各有草物。凡彼草物,有十二衰,各有所归”,说明了作物种植及其产量与土壤种类及其性状的密切关系。《农政全书》指出:“若论土地所宜,一定不易,此则必无是理”;“知其所宜,避其不可为,力足以胜天矣。果若尽力树艺,殆无不可宜者”,说明了因土种植和改造土壤,使之适于作物生长的重要性。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对于植物与土壤的关系研究颇多,尤对主要农作物和林、果等的土宜研究更为广泛和深入。
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土壤条件,在土壤物理方面有剖面层次、结构、质地、水分、温度、空气等;在土壤化学方面有粘土矿物组成、离子交换性质、酸碱度、营养物质的含量及其有效性等;在土壤生物方面有微生物区系、动物区系、残落物与腐殖物质的性质、抗生效应等。一定植物适应的土壤性状有一定范围的数量值。某一土壤条件超出了这一范围值,就会成为该种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但是,某些因子是可以补偿或代替的。这种补偿或替代存在于土壤因子之间,也存在土壤与其他外界条件之间。例如,某一土壤的蓄水能力较弱,土壤水分不能满足植物正常生长的需要,但在雨水较多时可以得到补偿。同样,雾多也可弥补土壤水分的不足。土表的残落物层和土壤腐殖质层均能增加土壤蓄水和减少水的蒸发,从而增多植物的水分供应。土壤中植物营养元素的协调供应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某种营养元素的不足即可成为限制因子,但能通过人为活动予以补偿。因此,在评价某一土壤的土宜时,既要考虑土壤性状的范围值,也要考虑可能的补偿或代替因素。
各种植物的土宜,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土层深厚、质地适中、pH值在中性左右、通透性强、有机质含量丰富、结构良好、养分供应力强等,是各种植物对土壤的共同要求;但对不同的植物种,则应更注意其个性。例如,水稻要求土壤有较强的蓄水能力而又有微量的渗漏;棉花比禾本科作物要求土层更为深厚;茶树与柑橘虽都是亚热带的多年生木本经济植物,但二者最适宜的土壤条件却有很大差别:茶树在pH4.4~5.5的土壤上才能生长良好,pH6.5以上生长不良,有石灰反应则迅速死亡;优质茶树还须生长在多雾山区,于弱光下利用蓝紫光及紫外光,以有利于含氮化合物的合成和积累,增多芳香物质。柑橘则适宜于低山丘陵的石灰性土壤,有充足的阳光;在中性偏碱的土壤上,其含糖量和风味远较酸性红壤上的为佳。有些植物对土壤性状的要求,还因品种而异。例如花生是一种喜钙作物,普通型和龙生型花生对钙的需要较多,钙供应不足将导致种子的胚芽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但珍珠豆型花生需钙较少,在红壤上也能正常生长。
造林树种的土宜,常以土壤pH值为指标,用来确定树种的选择与布局。
主要树种的适生土壤的pH值
此外,土壤的质地、水分状况及土层深度也与树木生长密切相关。如沙松在土层厚度>150厘米、排水良好的砂质土上生长最好;湿地松以土层厚度>100厘米、排水较差的壤土为宜。
对于珍贵树种或某一特定树种的土宜,可借助模拟试验,确定某项土壤条件的最佳数量指标。例如,为确定红松的适宜土壤水分条件,可设计一斜面苗床,使苗床不同距离处的土壤含水量呈连续变化的状态,同时测定苗木的生长势与生长量,从中获悉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时,红松苗木生长最好。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