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新积土

土土类;《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1991)归为初育土土纲、土质初育土亚纲、冲积土土类;相当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制的新成土纲(Entisol)中的冲积新成土亚纲(Fluvents);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1988)中的冲积土集合土类(Fluvisols)。新积土分布于近代河流、湖泊、海洋的冲积平原

发育在近代河流冲积物、山区塌积物、坡积物、洪积物上的没有自然发生层次的幼年土壤。它在1950年中国土壤分类表中列为泛域土纲、幼年土亚纲、冲积土土类;1954年《暂拟中国土壤分类》列为冲积性土壤(土类);1961年全国第一次土壤普查分类列为河淤土土类;1978年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中列为半水成土纲草甸土类中有关亚类的一个土属;在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制(1988)中列为初育土纲,土质初育土亚纲,新积土土类;《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1991)归为初育土土纲、土质初育土亚纲、冲积土土类;相当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制的新成土纲(Entisol)中的冲积新成土亚纲(Fluvents);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1988)中的冲积土集合土类(Fluvisols)。新积土分布于近代河流、湖泊、海洋的冲积平原,山区的洪积平原、坡麓地带、峡谷地带。在世界各地都有广泛分布。

成土条件

新积土的母质是近代河流、湖泊、海洋沉积物、山区塌积物、洪积物。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及分选性的好坏与水流速度、沉积地形部位有密切关系。河床两旁滩地、冲积—洪积扇和坡积裙顶部区水流速度大的地方,地形高低不平,沉积物的质地粗,多石砾、粗砂等粗粒物质,分选性也差;水流进入冲积—洪积扇的中部、下部和河流泛滥平原,因地形平缓,流速减缓,沉积物多粉粒,并含有一定的细砂和粘粒,质地多壤质,颗粒分选性也好;中央泛滥地区,地形低平,流速缓慢,挟带的颗粒物质以粉粒、粘粒为主,还常带有一定量的腐殖物质。每次洪水流速、流量不同时,挟带泥砂成分和数量不同,使泛滥平原沉积呈砂粘相间层理。沉积物的矿质组成还与不同流域洪水挟带物质的性质有关。例如,温带半干旱、干旱地区,流水移运的沉积物含有碳酸钙等游离碳酸盐,呈碱性,粘土矿物以水云母、蒙脱石为主,地下水矿化度较高;湿热地区流水移运的沉积物不含游离碳酸盐,呈酸性,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三二氧化物为主,地下水矿化度低。

成土过程

处于活跃地质沉积阶段的或为石砾等粗粒沉积的新积土,一般无植物生长。沉积活动减弱后,有细土层的新积土开始着生绿色植物,在土体内进行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作用,每年积累一定的有机质和生物养分元素。由于所处气候地形条件不同,沉积物细土层的厚薄,地下水位高低会影响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不同新积土类型每年植物的生物生长量和分解量可以相差很大,如气候暖热,细土层厚,持水量丰富,而季节性通气条件较好时,植物生长茂盛,有机物生长量大,但分解量亦较快;相反,气候冷凉、地下水位较高,通气性差时,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就弱,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而在气候暖热、砂质、通气性好的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旺盛,有机质积累作用更小。新积土地形部位较低,土壤水分状况较当地自成型土壤好。且每年受雨季旱季季节交替的影响,若雨季地表洪水多,土壤水分充足,土中易溶矿物质及细粒容易下移,地下水位的升高常使土体下部为水饱和,出现还原条件和嫌气分解作用;进入旱季,降水和地表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上部土壤随着干燥过程的发展,易溶矿物质向表层聚积,土体内则呈氧化条件,产生好气分解作用。由于新积土发育年龄短,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高,无明显的腐殖质层,盐渍化和潜育化过程一般不明显;但气候干旱、高矿化地下水地区和地形低洼处有盐渍化;富含有机质以及土壤下部长期为水饱和的则有潜育化特征。

基本性状

新积土缺乏明显的发生层次,其剖面性状主要受沉积物剖面性状的影响,表土以下各层基本上保持原有土层结构(结构改变不超过50%),一般尚未形成表土腐殖质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随沉积层理而变化,粘质土层有机质含量高;砂性越强,有机质含量越低(见表)。②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以钙、镁为主,阳离子交换量由表层向下随质地砂、粘和腐殖质含量而波动,游离碳酸盐含量、pH值、粘土矿物类型、地下水矿化度和矿化类型与所在流域的土壤及地下水类型有密切关系。③新积土剖面的质地层次排列情况影响土壤的肥力性质、水分、养分和盐分运行,耕性及生产力。砂质和细土层薄的土壤,孔隙大,通气好,耕性好,但保水供水及保肥供肥性能都差,属低产土。壤质和细土层厚者,通气保水较好,疏松易耕,水、肥、气、热条件好,б较稳产高产,农民称油砂土。粘质土能保水保肥,但通气性和耕性差,土性凉,尤以地下水位高及土壤过湿的更为冷凉,前期养分不足,发苗晚,在未改良前只适种水稻等湿生作物,产量亦低。上层砂质,中层以下壤质或粘质的,具有通气透水,托水托肥和耕性好的优点,作物的整个生育期生长良好,农民赞为蒙金土。上部为壤质而粘质层不厚,向下砂质到底土的则漏水漏肥,作物生长无后劲,产量不高。

主要亚类

新积土以其有无石灰性及是否出现早期成土作用而划分为5个亚类。

普通新积土

非石灰性、盐基饱和度>50%,无其他成土过程特征。

石灰性新积土

具石灰性,无其他成土过程特征。

盐化新积土

土体内具有盐化层,可溶盐含量>5克/千克,该层厚度>15厘米。

酸性新积土

盐基饱和度<50%。

淮北平原不同质地的新积土的养分含量和化学性质

潜育新积土

表土下50~100厘米长期为水饱和。

由于质地及层理排列情况对新积土肥力和农业利用影响极大,故新积土的基层分类重视以剖面上部50厘米内的主质地,夹层质地和下部(50~100厘米)的质地作为划分依据。

利用改良

新积土的肥力和生产力相差很大,主要决定于所处的地形部位、质地砂粘性、细土层厚度、地下水位高低、洪水次数和淹没时间等,采取一定的改良保护措施后,大多数新积土可建成比较集约化的高产稳产农牧业基地。常用的主要改良保护措施有:①建筑防洪防潮堤,以防止洪水淹没农田。②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如平整土地,建立灌排系统,以调节农田水分,消除旱、涝、盐、碱。③对过砂过粘的新积土,要因地制宜地采取调节措施。如对表土过砂过粘而下层有粘质层和砂层的土壤,可以翻出下部土层就地拌和改良;也可用邻近适宜土壤客土改良。对砂质土可施用粘质土积制的农家肥;相反,对粘质土可施用砂土积制的农家肥。对于大面积过砂过粘的新积土应强调合理利用,加砂质土宜植树造林、种植果树和适生作物(花生、甘薯等);粘质土宜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或发展优质饲草。离村庄较远的新积土可用作割草场和放牧场,发展畜牧业,同样可获得好的经济效益。④在施肥管理上,新积土除施用氮磷化肥外,对砂质土还应适当施用钾肥,重施农家肥,以培养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