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亚高山草甸土

亚高山带与青藏高原森林线以上亚高山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具有草毡层特征的均腐殖质土壤。曾称黑毡土。它大体上相当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典型冷冻潮湿软土(Typic Cryaquoll),腐殖质冷冻潮湿始成土(Humic Cryaquept)、典型冷冻暗色始成土(Typic Cryumbrept),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中的永冻雏形土(Gelic Cambisols)。

亚高山带与青藏高原森林线以上亚高山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具有草毡层特征的均腐殖质土壤。曾称黑毡土。它大体上相当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典型冷冻潮湿软土(Typic Cryaquoll),腐殖质冷冻潮湿始成土(Humic Cryaquept)、典型冷冻暗色始成土(Typic Cryumbrept),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中的永冻雏形土(Gelic Cambisols)。亚高山草甸土广泛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以及西北高山区的亚高山带。分布的海拔高度大致是,横断山中部4300~4600米,中国境内喜马拉雅山中段和东段南翼3900或4100至4500米,喜马拉雅山东段北翼4200~4500米,阿尔泰山东南部1800或2100至2500米,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2300~2900米,天山2500或2700至3000米或3300米。

形成条件

亚高山草甸土地形为比较平缓的分水岭、古冰碛平台或地形开阔的山原面,仅在高原向高山峡谷过渡地段的地形较陡峻。成土母质主要为残积物、坡积物或冰碛物,天山北坡有黄土母质。气候属高原温带半湿润类型,比高山草甸土稍温和,属季节冻土区,上部土壤冻结期仅3~4个月。植被是蒿草属为主的高寒草甸。植被结构有明显的层次分化,呈现华丽的外观,覆盖度70%~90%。在青藏高原主要为矮蒿草、小蒿草等多种蒿草以及多种杂类草和禾草;阿尔泰山东南和准噶尔盆地西北为羽衣草、苔草和杂类草;天山系以蒿草为主的多种草类。在与森林带上限接壤的阴坡,常有高寒灌丛出现,主要是常绿革叶灌丛、常绿针叶灌丛和高寒落叶阔叶灌丛。(见亚高山草甸土景观彩照)。

成土过程

亚高山草甸土的发生具有以下特点:

腐殖质累积作用

亚高山草甸土的气候条件比高山草甸土好,土壤冻结期短2~3个月,草本植物返青期提前一个月左右,草本植物生长的速度和数量增加,每年地上部分干物质为410千克/公顷。由于冷冻潮湿条件抑制了有机质矿质化作用的顺利进行,故表层有交织似毛毡的草根和软韧富弹性的草皮层,腐殖层的有机质积累量亦高。

氧化—还原作用和淋溶作用

降水量较多,特别是夏季草毡层吸持大量水分,并以其隔热作用遏制土壤蒸发,故水分状况好,这就促进了土壤中还原作用和淋溶作用的发展。秋冬季为干旱冻结时期,土壤通气性加强,有利于进行氧化过程,故亚高山草甸土中物质的转化和移动都有发展,游离碳酸盐遭淋失,水云母、蛭石等粘土矿物形成,A层富集的元素种类亦较多(包括氮、磷、钾、钙、硅、铁等)。

基本性状

①剖面分化明显。表层草根交织似毛毡,软韧而富弹性的草皮;腐殖质层厚约15~30厘米,灰棕色,粒状结构,有时可见到蚯蚓粪和动物活动痕迹;向下层植物根系骤减,土色变淡,呈核状或碎块状结构,砾石含量显著增多,有时在碎石背面常出现铁、锰锈斑。整个剖面厚度约50厘米。②表层有机质含量高达100~150克/千克(甚至200~300克/千克),C/N为10~15或更大,腐殖酸组分中胡敏酸富啡酸的比值较小,且与钙结合的居多。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属高有机质低复合度类型,以松结态腐殖质为主,粘度较大,电泳速度较慢。③土壤呈酸性至中性反应,表层阳离子交换量为20~40厘摩(+)/千克,粘土矿物以水云母和夹层水云母为主,并有高岭石和蛭石存在,藏南亚高山草甸土中还有三水铝石。(见亚高山草甸土剖面彩照)。

主要亚类

亚高山草甸土根据层次发育的差别分为3个亚类。

普通亚高山草甸土

具均腐殖质表层,部分亚层干态亮度≥3.5,土表覆有厚度大于5厘米的纤维质或半分解草毡状有机土壤物质,但无钙积层和次生粘化层。

钙积亚高山草甸土

具有均腐殖质表层,部分亚层干态亮度≥3.5,土表覆有厚度大于5厘米的纤维质或半分解草毡状有机土壤物质,并有钙积层,但无次生粘化层;

粘化亚高山草甸土

具有均腐殖质表层,部分亚层干态亮度≥3.5,土表覆有厚度大于5厘米的纤维质或半分解草毡状有机土壤物质,有次生粘化层,但无钙积层。

改良利用

青藏高原地区亚高山草甸土大多比较深厚,有机质、氮和多种矿质养分丰富,潜在肥力高,无论草本植被或灌丛植被都有较高的覆盖度,灌丛植被不仅是重要资源,而且能涵养水源,促进环境生态平衡。本类土壤的地形多样,小气候变化大,适宜多种利用。平缓广阔的高原面是优良的牧场,河谷阶地及洪积扇,灌溉水源方便处多垦为农田。该土壤的不利条件是气候寒冷,干湿季分明,植物生长季节短促,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养分释放缓慢,供肥能力弱,并且普遍缺磷,从而严重限制牧草和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亚高山草甸草场鼠害和虫害严重,有毒有害植物较多,适口性不如高山草甸草场,但其草产量和载畜能力显著高于高山草甸草场和亚高山草原草场,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牧用土壤资源。本类土壤利用方向应以牧为主,局部地方实行农牧结合。土壤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是:①草场过度放牧破坏了草毡层,加剧了风蚀、水蚀、引起砂砾化和草原化,产草量降低;②过度樵柴,造成灌木林的破坏;③毁草开荒,轮歇耕种,广种薄收。改良的对策,必须强调草场分区轮牧,扩大人工草场和半人工草场,除引种优良牧草外,在人工草场和半人工草场提倡施肥,主要是在土壤冻融后期施用氮、磷化肥、有条件时进行草场灌溉,建设成割草场。在河谷阶地、洪积扇的农地,应实行土地定耕,以草粮轮作制代替轮歇制,通过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和施用化肥相结合,培肥土壤,特别要增施磷肥。要保护灌木林,防止过渡樵柴,而引起土壤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