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高山带森林线以上以及青藏高原无林亚高山草原区发育的高寒干旱土。过去曾称巴嘎土。它大致相当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钙积的冷冻性冷凉软土(Calcic Cryoboroll),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中的钙积栗钙土(Calcic Kastanozems)土壤单元。
亚高山带森林线以上以及青藏高原无林亚高山草原区发育的高寒干旱土。过去曾称巴嘎土。它大致相当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钙积的冷冻性冷凉软土(Calcic Cryoboroll),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中的钙积栗钙土(Calcic Kastanozems)土壤单元。亚高山草原土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中、西段北翼雨影区内,海拔4200~4700米与4100~4400米,在帕米尔高原为3500~4300米、昆仑山3300或3500至4000米、阿尔金山3800~4200米、天山北坡2600~2900米、天山南坡2400~3000或3500米,阿尔泰山东南部2100或2500至2800米也有分布。
亚高山草原土所在地形为宽谷或湖盆周围的山地、低丘、古冰碛平台、山麓洪积扇,河、湖高阶地和冰水冲积平原等。成土母质多为残积物、坡积物、冰碛物、冰水沉积物、洪积物和湖积物等。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类型,比高山草原土稍暖,植被为亚高山草原。在喜马拉雅山中段北翼由紫花针茅、丝颖针茅、羊茅、西藏鹅冠草、固沙草、藏黄芪、藏籽蒿、冻原白蒿组成,有时混生锦鸡儿,小金露梅等灌木,在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由新疆针茅、东方针茅、沟叶羊茅、早熟禾、粉花蒿等组成;在天山南坡由细柄茅属、沟叶羊茅、委陵菜、紫苑、棘豆等组成。覆盖度为20%~60%(见亚高山草原土景观彩照)。
亚高山草原土的发生具有以下特点:①腐殖质累积作用,亚高山草原土的水热条件较高山草原土好,土壤冻结期比高山草原土缩短两个半月,草本植物返青期要提前约1个月左右,植物生长速度和数量也有明显增加,草本植物每年合成的地上部分干物质量约为0.24吨/公顷,根系集中于表层,植物残体的腐殖化较强。②钙积作用,土壤水分状况为非淋溶型,土体中易溶盐大部分被淋溶,土壤水及天然水大部分为钙或镁所饱和,并以重碳酸盐形态向下移动,淀积于剖面中下部,形成不同形式的碳酸钙积聚。
①亚高山草原土的剖面分化较清晰,地表有较多的粗砂和小石砾,A层厚约10~20厘米,具弱粒状或团块状结构,有时可见蚯蚓及掘土动物活动痕迹。因继承了较多早第四纪沉积物和古土壤残遗体,粘粒含量较高,为10%~30%。但由于石砾含量高达15%~50%,看不出粘粒部分的移动。②表层有机物含量一般为20~30克/千克,部分高者达70克/千克左右,C/N比值在8~13之间,在天山高山盆地的亚高山草原土的有机质含量较青藏高原的为高。腐殖质组成以富啡酸为主,胡敏酸与富啡酸的比值为0.44。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属低复合度型,粘度较小,电泳速度较快。③自表层起即有石灰性反应,剖面中下部钙积层碳酸钙以假菌丝、斑点脉纹状淀积,含量在100~350克/千克之间。易溶盐含量很低,不足2~5克/千克,不显盐化和碱化特征,剖面中石膏含量<2克/千克。④土壤呈碱性反应,表层阳离子交换量7~12厘摩(+)/千克。粘土矿物以水云母—夹层水云母为主,伴有高岭石、褐铁矿、蛭石、绿泥石,剖面上下基本一致,唯BC层有少量长石、叶蜡石。说明土壤水分缺少,矿物风化缓慢。土体全量化学组成表明,除CaO含量在剖面中部略高外,三二氧化物的移动不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在亚东堆纳石灰岩风化物发育的亚高山草原土腐殖质层中,可见到硼、锰、锌、铜、钴、镍、铬、钼等元素的聚集,它们的含量一般皆高于世界土壤平均含量。(见亚高山草原土剖面彩照)。
亚高山草原土根据其剖面层次发育的差别细分为下列三个亚类。
土表至40厘米范围内有机质加权平均值≥10克/千克,具有风化B层,无钙积层,无次生粘化层或古淀积粘化层。
除具有次生粘化层或古淀积粘化层外,余均似普通亚高山草原土。
除具有钙积层外,余均似普通亚高山草原土。
亚高山草原土是西藏高原的重要牧业土壤资源,其地位在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和高山草原土之后,居第四位。开发利用方向,以牧为主,有水源灌溉的地方可垦为农田,种植青稞等耐寒作物,发展种植业。干旱缺水是农牧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因而兴修水利,发展灌溉,是开发利用亚高山草原土的一项关键性措施。农田经过灌淤,可以加厚土层,改良土质,为进一步耕作熟化创造条件,人工草场发展灌溉,结合引种优良牧草和使用氮、磷化肥,建立高产饲草基地。也可实施草粮轮作,通过种草提供有机质,以提高土壤肥力。在地形平缓、灌溉方便的河谷阶地,通过适当的农田基本建设,可建立一批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亚高山草原土氮、磷供应能力低,不论农田草场都应注意推广氮、磷化肥的施用,坡地要注意保护植被,以维持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平衡,防止过度樵采、放牧、滥垦引起的土壤侵蚀。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