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盐渍土改良利用

减少土壤蒸发,减轻盐分在地表积累。此外,林木枯枝落叶可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源,在盐渍土改良中,它和水利工程技术措施、农业耕作技术措施是相辅相成,可以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长远与近期相结合实施远景规划必须根据现有经济能力和物质条件,分清主次先后,权衡轻重缓急,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应以当前条件下切实可行的近期措施为主,改良与利用相结合,边利用边改良。

运用灌排工程和农业生物措施,消除盐碱危害,提高肥力,改良土壤。中国华北、东北、西北以及沿海等省区,分布着大面积的盐渍土。这些地区的土层深厚,地形平坦,适于种植,但因盐碱含量高,作物产量低,故合理改良和利用,对发展农业、促进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改良利用原则

由于中国盐渍土分布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盐碱类型、程度和特性各有不同,故改良盐渍土的措施必须因时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防治土壤盐渍化的途径,包括控制盐源、消除过多土壤盐分、改变土壤盐碱属性及适应种植等。改良要采取水利工程技术措施、农业生物措施及化学改良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综合治理。

水利工程措施和农业生物措施相结合

在防治盐碱化方面,各种措施的作用不同,只有把农、林、水三方面措施结合起来,综合应用,才能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水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它不仅制约着盐渍土的发生发展,而且也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理程序上,必须先治水。一个地区或一个流域的水盐运动和水盐平衡,首先要通过灌排工程来调节和控制,特别是排水问题更为重要。只有在解决排水问题的基础上,发展灌溉,才能防止地下水位急剧升高,减轻盐碱危害。如不以治水为先导,而只采用一些压盐、赶盐或躲盐等治标的技术措施,虽可收到一定效果,但往往难以持久,由于盐碱没有从土壤中除去,若耕种管理中稍有不慎,盐碱又会重新在地表聚积,作物不能稳产、高产。然而,没有农业生物措施的结合,水利工程技术措施的防治效果也不易巩固。中国盐碱地区采用多种多样适应自然的种植方法,尤其是掌握和运用土壤水盐运动规律,进行耕种,掌握了春旱时盐分集中地表,夏秋雨季盐分下渗运动的规律,一般在春旱时开沟播种,此时心土中湿润而少盐,有利于种子萌发生长,夏、秋雨季及时耙松土壤,减少地表蒸发和积盐。通过合理的耕作、施肥,可以改善耕层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增产。因此各种农业生物措施都具有一定的防盐、抑盐作用。农业生物措施和水利工程技术措施相结合,还可降低对地下水临界深度的要求,减少水利工程投资。在盐碱地区,兴建水利工程,在沟渠路旁和水库周围营造护田林带,有利于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防盐作用,因为林木蒸腾耗水量大,可以起到生物排水作用。在护田林带的影响下,农田近地层风速降低,湍流交换削弱,减少了空气的水平交换和土壤与空气间的热量、水分的垂直交换,从而引起田间小气候的变化。由于风速降低,空气湿度增加,也能减少土壤蒸发,减轻盐分在地表积累。此外,林木枯枝落叶可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源,在盐渍土改良中,它和水利工程技术措施、农业耕作技术措施是相辅相成,可以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长远与近期相结合

实施远景规划必须根据现有经济能力和物质条件,分清主次先后,权衡轻重缓急,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应以当前条件下切实可行的近期措施为主,改良与利用相结合,边利用边改良。

防与治相结合

防治并重是改良利用盐渍土的基本原则,已经发生盐渍化的土地,要着重于治,有盐渍化威胁而尚未发生盐渍化的土地,应侧重于防。为此,首先必须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土壤盐分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和土壤、地下水状况等进行综合防治盐渍化的区划。只有在掌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才能做到防治兼顾。

防治区划

鉴于中国盐渍土分布地区,多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土壤盐渍化在发生上和旱、涝有发生学上的联系,所以防治土壤盐渍化,必须同时考虑旱和涝的治理,关键在于要紧密与治水相结合。中国各地的土壤盐碱化综合防治区划,一般多采用区、片两级,或区、片、块三级分区制。

主要为综合防治旱、涝、盐碱灾害,而统一调节大区域的水资源状况,以某一个骨干排水河道所控制的范围为基础。在一个区的范围内,几乎所有的地面和地下径流最终都是通过这个河道而渲泄出去,因此,在治涝和防治盐渍化以及发展灌溉时,可自成一个独立的灌排系统。

主要依据地貌、水文地质、主要成土过程特点及土地利用特征等,在一个区内的骨干排水河道的一级支流控制范围,或独立的水文区的基础上来划分。为治理方便起见,必要时还需适当考虑行政区界。在一个片的范围内,几乎所有的地面和地下径流,都通过一条或数条一级支流或直接排入骨干河道。一个片内的旱、涝、盐碱灾害威胁程度不尽相同,但为治涝和防治盐渍化所采取的主要排水措施和发展灌溉的方式及布局,则大同小异。因此,片是改善区域水分状况和分片治理的基本单元。

一个块内的小区地貌、地下水状况和盐渍化程度基本相同,它具有共同的防治特征,是采取相同的防治和利用措施的基本单元。相类似的块,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区和片中。

防治措施

(见盐渍土水利改良措施盐渍土农业生物改良措施)。